• 一)开展学术评论,批评剽窃、伪科学和吹嘘等不良学风 我国原本有良好的学术评论传统,且都是指名道姓的。例如1935年唐兰在他的《古文字学导论》自序中说:在本书里不免要批评到许多学者的错误。这里面很多是著者所敬服的前辈和密切的朋友。就如罗振玉先生,...

  • 汉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是那样地别具一格,那样地不合群,以致有的学者怀疑它们到底能存在多久。曾经有人认为中国文字正在走向死亡之途,日暮西山,气息奄奄。例如,前苏联学者伊斯特林六十年代发表了一部名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著作。这是一部在前...

  • 两汉时期,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即所谓小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这种发展又是与儒家经学的独尊和繁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彼此渗透,相互促动,相得益彰。特别是经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表彰六经之后,迅速跃居统治思想和正统学术的地位,成为各种学术门类...

  • 一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西夏文字自明代中叶以后,再无人使用,历经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世人不复知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精美奇特的文字。到19世纪初,才由中国学者发现和识别出西夏文字,揭示了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清代西北史地学者张澍(1776...

  • 语言学的研究必须以语言事实作为根据,必须详尽地、大量地占有材料,才有可能在理论上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传统的语言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完全是靠手工进行的,这是一种枯燥无味、费力费时的工作。计算机出现后,人们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计算机去作,大大...

  • 汉字的结构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一是音化,一是意化。〔1〕所谓音化, 是指在汉字体系里音符数量由少到多,逐渐占优势;而意化,则是意符数量由少到多,渐次成为主流。 在讨论音化或意化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应...

  • 文学语言论

    2013-02-26

    【内容提要】 在文学语言观上,古典的载体说和现代的本体说都有片面性。文学语言既是文学的工具,又是文学的对象。作家感受到言不尽意的痛苦,追求言外之意是解除这种痛苦的一个策略。文学的幻象应该真实而新鲜,与此相对应,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是内指性、本初性...

  • 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①]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

  • 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具体语言的研...

  • 词汇是个系统,而词汇层则是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因其所表现出的种种差别而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构成一定的等级秩序的具体体现,是词汇系统内部由其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的相对固定的关系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层级组织结构,是各个词汇成分之间相对固定的联系...

  • 一 汉字的理据性 目前,对于汉字理据性的理解还存在分歧。孙剑艺认为:要说早期的汉字有字理是可以的。但是汉字发展到今天,它所记录的汉语发展到今天,社会发展到今天,汉字的六书字理早已消失殆尽了,或者说早已不起多大作用了。实际上,汉字本身的发展史...

  •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社会的剧变使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内涵是什么?语言文字学术界为制定政策所提供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都是当前急需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为大背景...

  • 迄今为止,在为人所知的古今一切文字体系中,无论是从历时的角度看还是从共时的角度看,汉字体系包括的不同个体都是最多:《汉语大字典》收录汉字已经接近五万五千个,《中华字海》收录汉字更达八万五千有余。同时,汉字作为由线段构成的表意系统文字,团块...

  • 一 语言规划 长期以来,在讨论语言规划(languageplanning)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在理论上对于语言规划的内容和性质的理解往往见仁见智,造成学术交流的混乱和困难。本文试图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国内外语言规划工作的实践,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从本质上说,...

  • 原型与汉字

    2013-02-26

    一、引言 弗莱与中国这一主题之中蕴含着文化人类学所说的文化传播(diffusion)和涵化(acculturation),因而可以从人类学的角度去观照。按照美国人类学者赫斯科维茨(MJHerskovits)的区分:传播是对已经完成的文化变迁的研究,而涵化则是对正在进行中的文...

总:29 页12下一页尾页

热门课程

热门推荐

精品讲座